海客文化-生活


社區共食

方案

社區共食計畫方面,共餐係藉由與他人穩定互動,包含餐食、生活瑣事與談笑、相互關心等,提供社區老年人社會參與的管道,因此,本團隊加入醫護客語、柿染體驗、口述講古等活動搭配共餐來活躍老年生活,於每次共食活動前,集合參加的長輩一同參與我們所準備的學習與分享,不但可讓照護長輩的外籍看護一同學習醫護上常使用的客語,也同時在柿染工作坊的活動中體驗古早時期的染布樂趣,讓「老人共餐」的意義,不單是請老人來一起吃飯,而是鼓勵老人走出家門一起聚餐,建立聯絡網,彼此互相關懷、互相照顧。

成果

107~108年間執行社區共食,共有3社區參與--新屋永興社區、永安社區、觀音白玉社區,總計9次社區共餐活動(200人次以上參與)。透過一連串的訪談、體驗活動與社區居民建立起了信任感,也更加了解以及對生態的發展脈絡以及客庄資源文化保存現況。為後續【客庄紀實】行動方案打下重要基礎。


客庄紀實

源起

由於桃園海岸濱海工業區之多,又林口火力發電廠、大潭發電廠等,空氣污染之監測,為社區夥伴急亟了解。從104年起,中大大氣系王聖翔老師帶著服學課程的學生,將所學應用於社會服務,從「空污旗」提醒附近居民今日的空氣品質,近來帶領實驗室學生研發出「空污燈」,更有效達到即時提供空氣品質資訊,使民眾可自主預警防護。

方案

讓學生透過與在地社區的互動深入了解客庄資源的發展脈絡與文化傳承,也藉由社區反饋讓我們詳加記錄下海洋客語的重要詞彙。今年參與社區有新屋永興社區、新屋永安社區、觀音白玉社區等,藉由社區營造的課程,教師在校內已先在課堂中進行概念教學,因此進入社區後學生們協助社區進行影像紀錄、體驗活動,將石滬、藻礁等生態透過田野調查詳加紀錄,也在社區耆老的帶領下完成「煮鹽」、「鹹醢」等活動的影像紀錄,並結合社區的農村再生方案計畫,構思社區的產業發展與文創商品設計等,使客家文化得以完整保存。

成果

1.【海脣人】桃園客家漁村田野紀實:「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是多數人對客家族群聚居於丘陵地與山區的印象,在客語詞彙、民間信仰、飲食文化、表演藝術等,都蘊含著山居的元素。而,桃園觀音、新屋地區的客家人世居「海脣」(海邊),他們用流利的海陸腔客家話,很嫻熟的訴說牽罟(kien53 gu53)、噴嘟(pun55 du55)、抓鰻仔(zug5 man55 zai24)、釣墨斗(med2 deu24)、蚵咾石(o55 lo55 shag2)、石塭(shag2 vun53)、栅港(cag2 gong24)等,而這些日常活動與客語詞彙在其他客家庄是看不到的也很少聽到的,也顛覆了客家唱山歌的既有印象。作為海客議題研究的開端,團隊透過「共同參與」形式,讓學生走入田野。新屋連結了「客家」與海洋之間的想像,由客家學院周錦宏院長及客家系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實地走訪,共同採訪撰稿,將「海脣」的客家文化用文字及影像記錄下來,讓「海脣客家」能夠保存並流傳下去。

2.【海客Youtuber】沒半點錢:為客家系6名學生所自組團隊,團隊學生前兩年為計畫課程修課學生,協助桃海三生計畫進行田野調查及「煮鹽」、「鹹醢」等影片剪輯,藉此累積經驗。今年正式成立「沒半點錢」Youtube頻道,來自不同故鄉的他們各自代表各地不同的客家文化,他們相信「客家即是生活,生活即是客家」,團隊致力於透過影片呈現新的客家文化。透過於計畫中累積的拍攝經驗,今年度參加「2020桃園客家短片培訓計畫暨競賽」,以「鹹味緒,當餳人」入圍最終培訓名單暨影片競賽。


客庄創生

源起

桃園新屋石滬可追溯至清朝,人民為生活,將海岸就地取材的鵝卵石徒手堆砌成上百公尺甚至達上千公尺的石堤,在桃園的石滬幾乎以家族為單位,每一滬的背後就是每一戶,而滬的存在與消失,也側寫著桃園海岸聚落居民生活的轉變。為了讓目前尚存的石滬,能持續為新屋海岸人文歷史,道盡故事,需要找出石滬免受人為破壞、巨災毀壞之問題,讓新屋百年石滬可永續迎向下個百年。

方案

本課程回歸以人或社會影響力的角度,協助地方產業轉向,並利用文化資源,以設計帶動在地文化產業,開拓地方產業的新契機。透過與外部資源合作(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海洋客家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讓學生進入社區觀看、尋找問題,讓大學專業,在社區需求中找到可以著力的地方。本課程利用PBL(問題導向學習),透過實地觀察與深度體驗,結合課堂理論與實務教學,讓同學瞭解客庄地方創生設計的本質、需求,並透過實作培養人文關懷與設計素養。

成果

1. 客家文創客庄創生設計實作:課程以產品包裝設計及活動行銷設計為主,課程共產出17件作品,其中一組學生以「林媽媽海鮮」為主題,設計美觀且符合其產品特色的餐盒,食物裝盒後即可手提,同時減少使用一次性手提塑膠袋,也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活動行銷設計則有學生以「海邊尞尞」為主題,規劃一個海客文化音樂祭,並設計出一系列的行銷周邊商品,提升活動與地方的能見度。

2. 客語數位學實習與實作:課程以設計數位遊戲為主,課程中共設計出4組遊戲,其中一組以「新海戀」為主題,從劇本發想、美術設計、程式編輯都是小組成員一手包辦。遊戲故事背景以一位於北部就學的女大生-小敏及土生土長的新屋客家人-阿浩學長為主軸,為協助小敏完成課堂報告,阿浩學長帶著小敏走訪新屋沿海,由北而南造訪了永安漁港、綠色隧道、笨仔港及新屋石滬,遊戲就此展開…。在「新海戀」中玩家們可點選不同選項來應對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不同選項間接影響著結局的不同,也藉此為每個玩家帶來獨一無二的海客文化體驗。